“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出重要积极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将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一、充分认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外形势变化对青年发展的深刻影响。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这些形势变化已经深刻影响到青年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还将持续下去。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广大青年如何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更好认清形势变化、辨明正确方向、保持战略定力,更好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亟须引起高度重视和战略解决。
二、全面把握青年发展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和战略意义。“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进入新型工业化阶段,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社会公众权利意识更为强烈,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如何更好地发挥青年的主力军作用,具有新时代的特定内涵。新型工业化需要培育一批知识全面、技能熟练的新型产业工人,新型产业工人的主体是青年,主要来源于大中专毕业生。新型城镇化中每年约有1000多万的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其中重要群体是青年。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支撑是青年,而根据粗略测算,2011-2018年15-34岁人口从4.24亿人逐步降至3.81亿人,2016年以来呈加速下降态势,年均减少100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从31.47%降至27.30%,比重也呈加速下降态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关键举措,其目标对象之一就是青年,我国现有中等收入群体4亿多人口,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就是要让更多的青年进入。科技创新的一线人员主要是青年,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1岁,其中60%是80后,23%是90后。引领社会舆论和时代潮流的关键群体之一是青年,青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处于成熟定型阶段,可塑性强,也富有时代感和责任感。在这一大背景下,全面认识并充分发挥好青年的主力军作用至关重要。
三、科学发挥发展规划对更好推进青年发展的引领功能和支撑作用。要改变对发展规划的传统认识,将其上升到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定位上来。当前我国正在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国家发展规划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在规划期内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重要依据。青年发展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战略性,涉及到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口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更需要充分发挥发展规划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十四五”规划是统筹“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战略性和功能性强,对青年发展相关工作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从目前各地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情况来看,对青年发展重要性的体现仍然不够,对青年发展相关内容的谋篇布局仍不到位,对青年发展的政策举措仍不系统,亟须得到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强。
四、系统谋划更好推进青年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项目。通过推进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项目来带动全局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法宝,需要继续得到传承和弘扬。“十四五”青年发展需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系统谋划好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项目,释放青年发展潜力,激发青年发展活力。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了十大重点任务和十个重点项目,要结合“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和阶段性特征,将这些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进一步细化实化,以更好把握青年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目标方向,瞄准青年发展的关键突破口,找到推动青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从而将青年发展落到实处,推动青年高质量发展。
五、灵活掌握推进青年发展相关规划实施的有效路径和方式方法。青年发展覆盖面宽、涉及领域广,在多个规划中均有体现。要切实处理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专项规划的协调关系,更好体现以我为主和借力发展相结合的基本思路。要健全规划推进机制,在具备相关政策优势下,进一步健全完善青年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回应和解决青年关心的问题,共同解决青年发展面临的“痛点”和难题,为青年办实事、办好事。要更好借助外力,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种力量参与到青年发展工作中来,吸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国防等多领域的专家参与进来,开门问计,集思广益,形成合力。要加强青年发展相关研究和规划评估,为科学决策提供相应支撑。